为拆迁多分房产,他和妻子办了一个假离婚。结果,拆迁安置后,女方却假戏真做,带着儿子嫁给了别人。心存疑虑的他私下带儿子做了个DNA鉴定,发现儿子也并非他亲生。一怒之下,他到法院提起诉讼,请求法院确认他和儿子之间不存在亲子关系。虽说他提供了DNA鉴定报告,但由于儿子拒绝重新做鉴定,法院从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,驳回了原告的请求。
拆迁牟利,假离婚成真
1998年,江苏海安人张祥在经历了一段不幸的婚姻后,再次开启了自己的幸福人生,和比他小十多岁的王云步入婚姻殿堂。5年后,儿子张鑫出世。张祥中年得子,欣喜万分。2008年,张祥老家面临拆迁。这时,王云提出和他办假离婚,这样能多分一套房子。见有利可图,张祥没有多想就答应了。可是,让他没有想到的是,两年后拆迁安置结束,他如愿多拿了一套房,可王云却没有马上和他复婚。
张祥多次催促王云复婚,但她总是借口推脱。这样又拖了两年,张祥突然从朋友处得知,王云带着儿子张鑫和别人结婚了。
DNA鉴定,儿子非亲生
张祥思前想后,他觉得自己是被王云骗了。之后,他又联想到结婚5年后才生了儿子,而且儿子的相貌与自己差异较大,便开始怀疑儿子不是亲生的。
之后,张祥带着和前妻所生的儿子张小飞一起到张鑫学校,假装叫他一起吃饭,借机用表带“不慎”划伤张鑫的头皮,顺水推舟带儿子去医院包扎,借机提取了儿子的头发和血样。
15天后,医院出具鉴定报告,排除了张祥与张鑫的亲子关系。得知真相后,张祥伤心欲绝,他向海安县法院提起诉讼,请求确认他和张鑫之间不存在亲子关系。
保护未成年人,请求被驳回
对于张祥所做的亲子鉴定,王云认为张祥是私自做的鉴定,真假都不好说。张祥表示如果不认可私下所做的鉴定,可以重新取样鉴定。不过,法院在征求张鑫本人意见时,他拒绝重新取样鉴定。
法院认为,张祥提供的鉴定血样真实性无法确认,因此其检验报告真假无从认定。而根据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,当未成年人利益与客观事实相冲突时,不能盲目追求客观事实。张鑫作为未成年人,如果通过强制鉴定手段否认亲子关系,很可能造成心理阴影,不利于成长。法院最终驳回了张祥的诉讼请求。(文中人物系化名)标签:张祥张鑫王云亲子鉴定